•   淘宝店
  •    咨询电话 028-85442491
首页 臻品吉他 已售臻品琴 乐器测频
捷克名琴Furch
产品分类
琴藏室
  • 臻品吉他
吉他
  • 木吉他
  • 电吉他
  • 古典吉他
已售臻品
  • 已售臻品琴
尤克里里
  • ukulele
BASS
  • 电贝司
  • 原声贝司
效果器
  • 合成效果器
  • 单块效果器
键盘 合成器
  • 键盘 合成器
音箱
  • 一体箱
  • 分体箱
  • 民谣音箱
配件及护理
  • 箱包
  • 拨片
  • 背带
  • 连接线
  • 护理保养类
  • 支架
  • 变调夹
  • 背带扣
拾音器及调音
  • 调音器 节拍器
  • 拾音器
琴弦
  • 电吉他琴弦
  • 木吉他琴弦
  • BASS琴弦
  • 古典吉他琴弦
  • ukulele琴弦
打击乐器
  • 架子鼓
  • 小打
音频产品
  • 麦克风
  • 录音机
品牌
 Martin
 Roland
 Dunlop
 Tom Anderson
 P.R.S
 Parkwood
 Lee guitars
 Seagull
 Taylor
 Guild
 Korg
 Marshall
所有品牌
特殊品陈列

  • 特殊品
名屋地址

     成都市群众路69号摩卡.筑33号门市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分类 > 首页中部文章 > 设备知识 > 吉他大师故事 > 民谣女皇-Joan Baez

民谣女皇-Joan Baez

2010-03-19

民谣女皇-Joan Baez

 

    1941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Staten岛上.我们经常听到的与"民谣皇帝"Bob Dylan齐名的"民谣女皇"的称号就是指的Joan Baez作为民谣界女性权威演绎者的地位是在1959年Newprot民谣节上的演出后奠定的.她对民谣音乐的理解加上天生的近乎完美的嗓音使得她成为50年代之后民谣音乐中的一棵奇葩.
Baez
最初的四张专辑均取材于美洲与英国的传统民谣,然而随着民权运动的发展,她开始逐渐投身于抗议运动,这才让Baez成为真正有内容与个性的Joan Baez.在JOAN BAEZ IN CONCERT,PART 2专辑中的一曲We Shall Overcome,从多方面体现出了Baez的音乐个性,从而成为其音乐中的经典之一.同张专辑中还包括了Bob Dylan的几首歌:Don''''''''''''''''t Think Twice,It''''''''''''''''s All Right.Joan Baez带着这些有力的歌四处进行巡回演出,从音乐发面推动了民权运动,同时也孕育了她与Bob Dylan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多年之中,Baez演绎了Dylan多首经典曲目:Farewell Angelina,Love Is Just A Four Letter Word......在这段日子与以后的岁月中,Baez越发的投身于非暴力的抗议运动.她在60年代中创立了非暴力学习协会,自己也因为参加反站集会而两次入狱.
1968
年,Joan Baez与另一位激进运动成员David Harris结婚,但于1972年离婚.1975年的专辑DIAMONDS AND RUST是一张完全由Baez自己创作的专辑,其中的标题歌Diamonds and rust被认为是Joan Baez最出色的一首歌曲之一. 这首曲子是以Baez和Dylan当年亦师亦友的感情为主轴描写的一段Joan自己的感情.歌词或可说晦涩但却蕴含真情.
进入八九十年代,Joan Baez更是把自己的生活分为两个方面:人道主义运动与音乐方面.在前者,她于1979年创立了国际人权社,于后者,Joan Baez又有多张广受好评的专辑,包括1989年纪念从艺30年的SPEAKING OF DREAMS专辑.Joan Baez前期作为一位民谣歌手,后期作为一位人道主义歌手,都决定了她是廿世纪50年代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歌手.

Joan Baez
的生平
  19411月9日出生于纽约州。

  1951随全家至伊拉克巴格达生活一年。

  1956第一次听到马丁路德金演讲;得到第一把吉他。

  1957在空袭演习中拒绝撤离所在高中;结识甘地派学者伊拉·散德皮,受到他的强烈影响。

  1958高中毕业并录制了样带,但未能引起唱片公司的兴趣;在波士顿大学注册,其后退学,致力于歌唱事业;民谣运动在美国蓬勃兴起。

  1959在民谣酒吧"47俱乐部"定期演出,吸引了大批听众;在电台录制节目;与他人合作,在当地唱片公司录制专辑;7月,首次参加新港民谣音乐节,引起轰动。

  196011月5日在纽约举办首场个人演唱会;首张个人专辑发行,获得巨大成功。

  1961在一次演出中结识了鲍勃·狄伦;第二张个人专辑发行并着手准备全国巡演。

  1963专辑《琼·贝兹音乐会》获格莱美提名;邀请鲍勃·狄伦作巡回演出嘉宾;抗议一电视栏目对皮特·西格的禁用并发动大批艺术家抵制该栏目;8月在华盛顿举行的近二十五万人参加的民权示威游行中演唱了《我们必将渡过难关》。

  1964抗议美卷入越战,在为总统约翰逊演出后,要求他下令从越撤军;在洛杉矶举行义演,抗议政府在房屋分配上实施种族隔离政策;参加甲壳虫乐队在美巡演;最后一张原声(非电声)专辑《琼·贝兹5》发行,收集了她66首歌曲的歌本出版并被再版了二十余次。

  1965与鲍勃·狄伦在全美联合巡演;八月在白宫外示威,抗议美卷入越战;与他人合作在加州成立了一所"非暴力抵抗"学校。

  1966在西德,领导了感恩节反战游行;在密西西比,与马丁路德金一起抗议在学校内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耶诞节前夜,在一所监狱外守夜,要求政府给六十四名死刑犯减刑。

  1967在日本演出时,其政治言论被有意识的误译,译者事后承认是由美中央情报局授意;在美国,因其反战言论被禁止在国会大厅演出,其后在华盛顿纪念碑前,面对三万观众演唱;十月,因与他人一起封堵武装部入口被捕,被判义务劳动十天十二月,因同样原因被判入狱九十天,后因监狱官慑于其影响,一个月后将其释放出狱。

  1968与社会活动家大卫·哈里斯结婚;在全国范围内巡演,出版了名为《任何一天》的双张迪伦作品专辑;发行了名为《破碎的日子》的个人传记。

  1969八月参加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1971与大卫·哈里斯离婚;十月在加州举办了三场演唱会,包括为希腊地下反抗组织及其它流亡爱国者的义演。

  1972六月,参与组织由妇女及儿童参与的反战示威,虽遭到其他政治势力的蓄意破坏两千五百名妇女儿童仍旧包围了国会;协助在西海岸发起了国际赦免组织,并为其义演;十二月,到河内向美军战俘发送圣诞礼物。当她在那里时,河内遭到美军猛烈空袭。

  1973专辑《我的儿子,你在哪里?》发行,其中包括她在河内的部分录音。

  1974作环球旅行,足迹遍及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黎巴嫩,突尼斯等国家。

  1975发行《钻石与尘埃》,成为畅销专辑,时隔多年后再度与鲍勃·狄伦一起巡演;五月,在纽约中央公园参加了名为"战争结束了"的集会;
八月二日,亚特兰大将八月二日订为"琼·贝兹日"。

  1976与鲍勃·狄伦再度一起巡演;在北爱尔兰期间,参加了该国和平组织发起的以反暴力为主题的游行。

  1977在俄亥俄抗议政府在1970年四名学生被枪杀的原址修建体育馆;在西班牙演出时演唱了被该国独裁者明令禁止演唱的《我们不动摇》。

  1978多次参加反核冷战示威游行;举行义演抗议政府关于禁止同性恋者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法规;原订于
7月4日与"桑塔-海滨男骇"一起在列宁格勒演出的计划被苏联官方突然取消;年底在圣弗朗西斯科参加了烛光游行,纪念遇刺的该市市长,随后在市政厅台阶上举行免费演出,以此作为送给这座城市的圣诞礼物。

  1979包括其原创歌曲及手稿的歌本《如是我书》出版。

  1980为表彰其音乐成就及为改善人权所作的大量工作,两所大学授予她文学名誉博士称号;继续起其南亚之行,帮助将药品,食物运到柬埔寨西部地区;参加了联合国在柬埔寨举行的国际人道主义会议;圣诞前夜,在巴黎圣母院前举办音乐会。

  1981在拉丁美洲举行为期五周的巡回演出,同时进行有关人权状况的调查。在阿根廷,智利,巴西被禁止公开演出,并遭到当地警察的监视及恐吓;在尼加拉瓜获准公开演出。

  1982纪录片《琼·贝兹在拉丁美洲》在电视台播出;为抗议核冷战,先后于鲍勃·狄伦及保罗·西蒙在洛杉矶及波士顿演出。

  19837月15日,为支援在巴黎进行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举行免费音乐会,吸引了十二万观众;出席格莱美颁奖仪式,演唱了《答案在风中飘》。

  1984在一部描写伍迪·加瑟瑞的纪录片中出现并演唱了一首歌曲;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本自传。

  1985出席并揭开了美国"生存援助"公益演出的帷幕。

  1986在美国总统雷根与苏联总书记戈巴契夫于冰岛举行峰会的同时,在冰岛举办名为"人民的峰会"的演出,在冰岛全国进行了现场直播。

  1987第二本个人传记《歌唱的声音》出版;到中东为以色列及加沙地带的人民歌唱;在纽约举行义演,抗议美支援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在弗朗西斯科与"伟大死亡"一起为艾滋病基金会义演募捐。

  1988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国际特赦委员会举办的巡回演出。

  1989五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办演唱会,许多持不同政见者出席,其中包括后来的总统哈维尔。他声称JOANBAEZ对其后进行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213年前发起的人道主义国际人权委员会停止了工作。

  1993在姐妹基金会发起的国际难民组织的邀请下来到饱受战乱之苦的波黑地区,呼吁国际社会给予该地区更多的关注,成为波黑内战爆发后第一位在萨拉热窝演出的艺术家;名为《经典回顾》的套装专辑出版,记录了她1958-1989年的音乐历程,共收录了六十首歌曲。

  1995在纽约举行了四场演出,演出的精华收录于专辑《震响钟铃》。

一种永恒:时代的贝茨唱时代的迪伦(转贴)

记得14年前还在念大学的时候,学校的英籍老师LISA借过一本小16开的英文原版书给我,书名叫做“FAMOUS BRITISH AND AMERICAN HISTORY SONGS”,翻译过来就是《着名的英美历史歌曲》。说来惭愧,因为太喜欢这本书,一直到金发姐姐LISA约满回国,我都没有把书还给她,而更可惜的是, 因为我自己的粗心,这本书后来遗失了!
之所以开篇先说起这本书,是因为我当时在书中发现了在那之前几年里自己就一直在找的琼·贝茨(JOAN BAEZ)的照片——说来真是令人感叹,那个时候,在国内能够听到一些经典的欧西音乐就够不错了,要想找某个自己喜爱的歌手的照片资料可实在是困难得很! 这张黑白照片是1968年10月在纽约中央公园一处草地上拍摄的,当时摄影师从琼·贝茨的左后侧取景 ,把她当时随意地面对几百位同龄青年边弹木吉他边歌唱的“历史”场景流传了下来。如果说那时候作为一个青涩少年的我还不理解为什么琼·贝茨以及鲍勃· 迪伦(BOB DYLAN)的代表作会和英美历史名曲“JOHN BROWN’S BODY”(《约翰·布朗的遗体》)、“YANKEE DOODLE”(《扬基·多德》)、“AULD LANG SYNE”(《过去的好时光》)甚至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的爵士名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么美妙的世界》)并列在这本音乐“历史”书里,那么在后来有机会看了琼·贝茨和鲍勃·迪伦
1969年11月24日在首届纽约 WOODSTOCK音乐节上演出的VIDEO资料以后,在听了琼·贝茨更多呼唤民权、平等与和平的歌曲以后 ,在看过“浓缩历史”的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以后,我对琼·贝茨音乐不可抹杀的历史价值实实在在有了真切的认识——她和她的音乐同志鲍勃·迪伦就是那 个时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的主将,也是民谣变革的真正旗手!
贝茨是个才气横溢的女子,自己能写能唱能弹,那首1975年的《钻石与铁锈》(“DIAMONDS AND RUST”)无疑是能够令人顶礼膜拜的传世经典,而她唱起别人的歌来也自然渗透着一股独特的清新与纯美气质,更何况是唱跟她多年相交莫逆、志同道合的迪伦 的作品?我最近到香港度假,在碟市惊喜地发现了一张闻名已久的CD,那就是《贝茨唱迪伦》(“BAEZ SINGS DYLAN”,CD编号VANGUARD 79512-2)。1998年出版的这张碟收录迪伦作品20首,全部由贝茨演唱,录音时间是1963年到1968年之间。虽然近20年间已经听过很多贝茨 的歌曲,可此碟中的20首歌曲——《爱减去零/无限》(“LOVE MINUS ZERO/NO LIMIT”)、《北方乡村布鲁斯》(“NORTH COUNTRY BLUES”)、《爱只是一个4个字母的单词》(“LOVE IS JUST A FOUR-LETTER WORD”)、《愤怒之泪》(“TEARS OF RAGE”)、《一路平安,安吉利娜》(“FAREWELL,ANGELINA”)、《别多虑了,一切都挺好》(“DON’T THING TWICE,IT’S ALL RIGHT”)···今日听来仍然无一不令我油然而生醍醐灌顶之感,而它那历经30余载岁月磨砺依然浮凸玲珑、纤毫尽现的超凡录音,自然也使我如获 至宝!
说来好象还是昨天一样。还是个十几岁的黄毛丫头的时候,琼·贝茨就已经成名。她的歌声如金子般闪闪发光,她的颤音美得如叮咚的泉流,每首歌一经她唱出马 上就会成为民谣迷们的最爱。现在回头看起来,贝茨的音乐事业发展之快在当时真是无与伦比的——1960 年,还只有19岁的她就和VANGUARD唱片公司签约,出版了她的第1张专辑。在那个大多数女性流行歌手都“扎堆”成团以组合的形式登上舞台的时代,个 性鲜明的贝茨却特立独行,一直单枪匹马。作为一个在演唱和吉他演奏上都有着极高水准的杰出的弹唱歌者, 贝茨拥有庞大的乐迷群体,而在很多学习吉他演奏和民谣演唱的后来者心目当中,贝茨无疑就是他们的灵感来源。
贝茨的音乐事业产生飞跃是她在波士顿咖啡馆驻唱的时候以及1959年新港(NEWPORT)民谣音乐节期间。就是在那个时候,贝茨开始了自己非凡的民谣变 革之旅,影响了美国流行音乐的进程,并且让全世界都认识到她的存在。作为出身于民谣的最引人注目的音乐 家,贝茨把英国和美国的民谣歌曲带进乐坛的主流,在艺术风格上影响了其他的民谣和摇滚音乐家。在录制出版了3张包含了更多民谣元素的专辑之后,贝茨又开始 成为一位优秀的当代词曲作者。而从1963年在VANGUARD录制的第4张个人专辑《琼·贝茨在演 唱会上》(“JOAN BAEZ IN CONCERT”(PART 2))中的两首歌曲《别多虑了,一切都挺好》和《上帝与我们同在》(“WITH GOD ON OUR SIDE”)开始,一直独来独往的贝茨终于多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那就是鲍勃·迪伦。
贝茨第一次见到迪伦是1961年在格林威治村着名的“杰德”(GERDE)民谣城。那时候贝茨作为民谣艺术家的声望早已确立,而迪伦则还是那个小镇上的 “新人”,不过他甚至还在推出自己的第1张个人专辑之前就已经在民谣圈中引起了轰动。刚走上乐坛时,迪伦 还只是伍迪·加斯里(WOODY GUTHRIE)的弟子,他是凭借他的吉他演奏技巧和与众不同的歌唱风格引起人们注意的,当时的代表作有《旭日屋》(“HOUSE OF THE RISING SUN”)和《永悲之人》(“MAN OF CONSTANT SORROW”)。他的原创歌曲之一《伍迪之歌》(“SONG TO WOODY”)引起了贝茨的注意,当时迪伦曾跟朋友谈到贝茨想录这支歌,不过遗憾的是,贝茨后来一直没有录过它。
两年后,在1963年蒙特雷(MONTEREY)民谣音乐节期间,贝茨和迪伦又有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在那期间,贝茨被人们尊为“民谣皇后”,声望到达了 顶峰,连《时代》周刊都以她为封面人物,而迪伦也已经开始摆脱“伍迪·加斯里弟子”的身份制约,以自 己的歌曲打响了名声。他的第2张专辑《随心所欲的鲍勃·迪伦》(“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在1963年5月推出。那时他还只有22岁,已经创作了一批民谣经典,如惊世之作《答案在风中飘荡》(“BLOWIN’ IN THE WIND”)、《大雨急急下》(“A HARD RAIN’S A-GONNA FALL”)和《别多虑了,一切都挺好》······

 

当时贝茨正在致力于自己从一个传统民谣歌手向当代歌曲诠释人的转变,而迪伦的歌曲对她来说是个促进。迪伦甚至鼓励她多写自己的歌。她曾经对一个记者评价迪 伦的歌曲“是能够产生任何感觉的唯一东西”。贝茨还评价说迪伦的歌曲促使她变成了一个“政治民谣歌手” ,从而更多地关注那个时候的历史事件——民权运动、越战萌芽,等等。这些历史事件也成为她的创作歌曲的重要题材,引起了她的乐迷的极大关注。
贝茨和迪伦的首次联袂演出可以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当时是贝茨邀请迪伦在她的演唱会上作为一位“令人惊喜的嘉宾”出现,和她一起演唱。迪伦后来谈到 那次自己的表现时自称是“没有准备的”、“完全即兴的”。结果这次演出也为迪伦开创了他不容低估的音乐 事业。贝茨和迪伦最重要的合作演出之一是在1963年7月新港民谣音乐节的时候,在那里,他们演唱了《上帝与我们同在》。之后不久,他们又有过一些意义重 大的演出,而在短短的一个月以后,贝茨的“森林山丘台球体育馆演唱会”得以成功举办,而历史性的民权大 进军运动也在华盛顿蓬勃掀起!
由于合作开了一系列的演唱会,加上相互之间已经在音乐上建立了很大的一致性,贝茨和迪伦已经无形中被“捆”在了一起。他们成了乐坛的“神话”,成了统领乐 坛的民谣音乐“帝与后”。对千千万万的乐迷来说,他们共同参与的演唱会总是最有号召力的。贝茨后来说: “和鲍勃·迪伦一起演出好象总有‘触电’的感觉,特别是早期。他那种叛逆性的超凡魅力对我很有吸引力。我虽然是个严谨而有度的人,可我们真能融为一体。 听众总是为我们之间‘神话’般的合作而倾倒,我们的音乐素材也总是新鲜而独特的!”贝茨后来还在她最着 名的作品之一《钻石与铁锈》中证明了这种合作关系对她的影响。
到1965年初开始美国巡演的时候,贝茨和迪伦的合作关系发展到了尽头。在为更多的共同目的进行了合作以后,他们之间也出现了更多的分歧。迪伦不再固守民 谣领域,1965年底,在新港民谣节上,他以“电力十足”的摇滚化演出象征性地切断了自己与“民谣之王 ”称号的关系。而与此同时,贝茨则更象一位政治活动家,一直参与着民权和反战运动。他们的公开分裂发生在一次美国巡演后不久,当时他们还专门在英国伦敦举 行了“分手”演唱会。
即使是在双方的合作关系已经结束的时候,迪伦的歌曲对贝茨的重要性依然如故。1965年贝茨在VANGUARD出版的专辑《一路平安,安吉利娜》中就收入 了迪伦的作品,其中包括被贝茨自己形容为“无意识流”风格的标题曲。早在1964年的时候,贝茨就说过 她想录一张全部演唱迪伦作品的专辑。这张专辑《现在每一天》(“ANY DAY NOW”)最终于1968年12月面世。这个双唱片专辑里收录了16首迪伦作品。专辑录制之前贝茨的选曲工作是极精心的,她把那时候迪伦全部作品的目录都 找来,细细挑选,还从迪伦那在地板上扔得到处都是的歌词纸片中去找有用的东西,去确定那些她认为自己会 爱唱的歌。结果这张专辑成为迪伦早期作品的一个精选,其中包括迪伦的第3张专辑《这个时代,他们都在变》(“THE TIMES,THEY ARE A-CHANGIN’”)中的作品。一些评论家认为贝茨演唱“YOU AIN’T GOIN’ NOWHERE”的版本是这张专辑中最出彩的部分。如果说在贝茨和迪伦演绎同样的迪伦作品时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别的地方相似的话,那就是他们的演录阵容里包 括了相同的一批来自“乡村音乐之都”——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的录音室乐手。
在那之后几年中,贝茨又演录了更多的迪伦作品。1974年,她在A & M公司推出了一张演唱迪伦歌曲的单曲唱片《永远年轻》(“FOREVER YOUNG”)。1975年,她在A & M推出自己的经典专辑《钻石与铁锈》,而当年11月迪伦开始策划他的《滚雷讽刺剧》(“ROLLING THUNDER REVUE”)。在那次合作巡演开始之前,在杰德民谣城,也就是1961年他们相识的地方,当10年来他们第一次重新携手出现在舞台上时,乐迷们无不为他 们的历史性重聚欢欣鼓舞!1976年1月,贝茨和迪伦两人的合照还登上了着名的《滚石》(“ROLLI NG STONE”)杂志的封面。之后直到1976年初,他们又一起合作开了一系列演唱会。1982年6月,他们在“玫瑰碗”(ROSE BOWL)体育场举行的“和平星期天”核裁军公益演唱会上同声歌唱。1984年,他们又一同出现在两场欧洲演唱会上。1985年7月,两位艺术家又分别在 赈济非洲灾民的全明星公益演唱会上作了表演。一直到现在,贝茨和迪伦还在继续创作深受他们的乐迷珍视的 音乐。贝茨1997年录制的唱片《逃离险境》(“GONE FROM DANGER”)(由GUARDIAN唱片公司出版)赢得广大乐迷的喝彩,而迪伦则在他获得了格莱美大奖的唱片《心灵中止》(“TIME OUT OF MIND”)中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贝茨是一代歌者,迪伦也是一代大师——或许,以其永不落伍的艺术气质与人文精神,他们也完全应该被看作我们这个世界永恒的艺术与人文“先驱”?《贝茨唱迪 伦》这张珍贵的唱片就荟萃了我们时代最令人钦敬的歌者诠释我们时代最令人折服的词曲作者早期作品的如钻 石般宝贵的录音。抛开那至今仍令人惊叹的“高烧”音质不谈,只要仔细咀嚼回味这20首贝茨唱的迪伦歌曲中深邃沉厚的精神底蕴,我们也能有难得的机会来再次 体验两位伟大的艺术家对音乐、对社会的贡献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一种不被时代埋汰的“永恒”!


专辑曲目:

1.(Ain''''''''''''''''t Gonna Let Nobody) Turn Me Around
2.Blessed Are
3.Suzanne
4.Love Song to a Stranger
5.I Shall Be Released
6.Blowin'''''''''''''''' in the Wind
7.Stewball
8.Natalia
9.Ballad of Sacco & Vanzetti
10.Joe Hill
11.Love Is a Four-Letter Word
12.Forever Young
13.Diamonds and Rust
14.Boulder to Birmingham
15.Swing Low, Swing Chariot
16.Oh, Happy Day
17.Please Come to Boston
18.Lily, Rosemary and the Jack of Hearts
19.Night They Drove Old Dixie Down
20.Amazing Grace

2001-2015®《名屋乐器》版权所有

电话:028-85442491 传真:028-85044655

臻品手工吉他陈列室预约电话:028-85436697      蜀ICP备05025259号-1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群众路69号摩卡.筑33号门市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0130号
合作联络微信: yigege0416 门市销售微信: huangaohuagao24
网站维护微信: mingwupaul 门市销售微信2:

 13548074419

臻品预约微信: yigege0416